等待与期待

等待着
等备孕 等待产 等接生 等长大 等上学 等翘课 等下课
等通知 等毕业 等结业 等地铁 等工作 等收工 等分配
等晋升 等转岗 等结婚 等离婚 等还贷 等下岗 等裁员
等缴费 等拔管 等裁决 等自决 等火化 等入土 等平坟
期待着

1944年薛定谔出版了《生命是什么》,此书中提出了负熵(Negentropie)的概念。他自己发展了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分子系统发生学,成为现代进化论的基础,想通过用物理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中的课题。他还发表了许多的科普论文,它们至今仍然是进入到广义相对论和统计力学的世界的最好向导。

为什么诸如人类大脑之类的感觉器官以及附属于它的感觉系统必须由大量的原子组成?

大脑以及它直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某些外围部分,与一个精致灵敏地反映和记录外界单个原子碰撞的机器相比,为什么它们之间的差异这么大呢?

我想有两个理由可以解释:
第一,被我们津津乐道的思想本身就是一个有秩序的体系;
第二,思想只能是建筑在有一定秩序性的知觉或经验之上的。于是便产生了两个结果:
其一,思想必定是与相对应的躯体组织紧密相关,鉴于思想的秩序性,躯体组织也一定是十分有秩序的,在其内部发生的事件一定遵守着某些严格准确的物理学定律;
其二,与相应思想的知觉和经验相对应,外界物体对于具有良好组织的躯体所产生的反应,是我所说的思想的资料。
由此看来,这个躯体系统和外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物理学的秩序性,即它们必须遵循严格、准确的物理学定律。

分子的稳定性有赖于温度

下面我们考察一个生物学中最有兴趣的问题——不同温度下的分子稳定性。原子系统在它的初始阶段一般是最低能级的,于是物理学家们便把这种状态下的原子系统称为绝对零度分子。如果想要把这种最低能级的状态提高到相邻的较高状态,就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动力或能量了。最简单的能量供给方式就是直接“加热”分子——让它直接处于一个高温的环境下,让周边的原子、分子不断地猛烈冲击它。由于热运动存在强烈的不规则性,因此,不会出现一个明确的、即时产生跃进的明显温度界限。换句话说,除了绝对零度外,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可能出现跃进的机会;并且这种机会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找出发生“跃进”必须等待的平均时间——“期待时间”,是把握这种机会的最好方式。

根据M.波拉尼和E.维格纳的研究,有两种能量决定“期待时间”,一种是在温度下的热运动强度特性的量(称为特征能量kT,用T表示绝对温度),另一种是在“跃进”时所需要的能量差额(用W来表示)。我们可以断定,实现“跃进”的机会越小,期待时间就会越长,而“跃进”量本身同平均热能的比值也就越高,即W∶kT的比值也就越大。

然而,有一点非常奇怪,W∶kT的比值有相当小的变化,但是却会严重影响期待时间的长短。例如(按照德尔勃吕克的例子),W是kT的30倍,期待时间有可能缩短到1/10秒;但当W是kT的50倍时,期待时间反而会延长到16个月;而当W是kT的60倍时,期待时间将会增加到3万年!

来源:1944年 埃尔温·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面貌》